亮身份,树形象,暖民心,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实行党员“双报到”:机关党组织到帮扶社区(村)报到、机关党员到帮扶社区(村)报到。在职党员8小时内工作在岗位,8小时外奉献在社区,实现“党员身份进社区、作用发挥进社区、监督管理进社区”,架起一座服务社区居民的新桥梁。
双重身份8小时外有了归属感
星期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但对永宁街道人民路社区的留守孩子来说,每个周的这一天都让他们翘首期待——社区的书香科普辅导员庞科要教他们练习书法。自从永宁街道实行党员“双报到”以来,作为辖区内河东小学的副校长、社区书香科普辅导员,庞科总在学校、社区之间忙来忙去。
2012年9月,永宁街道开始探索党员“双报到”活动运行机制,深入实施“335”党员“双报到”活动工程(即健全三项制度,抓好三项工作,推进“五心”活动),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实行共驻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和庞科一样,一年多来,已有367名党员分别到永宁街道各个社区报到,其中到人民路社区报到的党员就有98人。
“以前很少意识到我也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到社区报了到,归属感更强,参与社区服务也有了动力。”庞科道出了众多“双报到”党员的心声。
双重服务社区群众感觉更贴心
自“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永宁街道各社区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社区大党委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组织联建单位党员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奉献日、“1+N”帮扶等活动,帮助社区做好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对少年儿童开展书法、绘画、创新制作、摄影、舞蹈、乐器等兴趣小组活动,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助,党员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民路社区科普文化中心是对党员群众全开放的文化场所,里面设有阅读、书画、舞蹈、乐器等活动室。胡绍书是书法与器乐的爱好者,也是社区老党员中第一位到科普文化中心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和器乐的党员。
在“双报到”活动中,永宁街道注重整合辖区资源,充分发挥各单位作用,找准定位,主动对接群众需要,服务为民,让群众感到称心、舒心、放心、欢心和贴心。“平时社区派干部来关心,还组织医院医生来给我义务看病。现在的党员就是好!”永宁路社区居民黄大妈一说起社区里的新变化就不住地夸。
“邻里”串门党建全覆盖促和谐
“挨着武警中队生活了几十年,这还是第一次走进去,亲身感受武警生活。”9月18日,永宁街道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国防教育进社区活动,80多岁的老党员刘卫武和其他群众一道走进警营,现场参观。“和武警中队就是只隔一堵墙的‘邻居’,但真正走进禁区,零距离参观军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当了近十年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肖剑兰深有感触。
建设街是个老棚户区,火灾隐患大,去年以来,一到春夏之交,消防大队都会到建设街棚户区联合开展消防演练,并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增设消防器材、提醒牌。“我们社区也因此连续两年被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说到此,肖剑兰说这还得归功于“双报到”这个制度。“说实在话,刚开始我也担心,党员‘双报到’仅仅就是来报个到,说一声,既无约束又无考核,会不会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以前,我连工作、生活在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到底有多少都不是很清楚,现在心里全有底了。”
(刘光彬 何啸虎)
|